赵简子像
赵简子(?—公元前年),名鞅,又名志父,春秋时晋国的正卿,赵氏孤儿赵武之孙。赵简子出生于世代为晋卿的奴隶主贵族家庭。少年时代,适值赵氏再度兴盛之际,约三十岁时他继承了父亲赵成的爵位,为晋国正卿。他革鼎立新,号令诸侯,使赵氏家族异峰突起,为以后赵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。
简子铸鼎
公元前年,周景王死后,王子朝率领着亲信及其党羽起兵争夺王位。即位不久的周敬王抵挡不住王子朝的进攻,逃离京城成周(东周都城,今河南洛阳),长期流落在外。为扶助周室,晋顷公便派赵简子出面召集诸侯,平定叛乱。在赵鞅的指挥下,援军迅速地平息了王子朝之乱,护送周敬王回到了京都,初出茅庐的赵简子便令诸侯刮目相看。
随着周王室的衰落,需要用一种新型的社会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。公元前年,晋国正卿范宣子制定了一部刑书,称为《范宣子刑书》,它废除了西周以来“礼不下庶人,刑不上大夫”的特权,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这部刑书为当时世人所难以接受,最初被藏在秘府之中。此时六卿势均力敌,已难以相安,为行之有法,公元前年,赵简子、荀寅率领晋军在汝水之滨筑城时,从国内征收了四百八十斤铁,铸造了一尊精美的铁鼎,把范宣子的刑法铸刻在上面,公布于世。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,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,这一举动顿时轰动了列国。刑鼎的公布使晋国抢先步入了封建改革。
接着,赵简子在赵氏所属的领地内,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。他废除了“百步为亩”的井田制,实行封建的田亩制和租税制。《孙子兵法》的作者孙武评价说:“六卿当中,范氏、中行氏的亩制最小,以一百六十步为一亩,因此民众少而且穷困,因此他们先亡。智氏以一百八十步为一亩,韩氏和魏氏以二百步为一亩,所以他们的情况比范氏、中行氏好一些。只有赵氏以二百四十步为亩,却仍然收取原来的税,民众富庶,所以晋国将归于赵氏。”孙武从土地制度上,道出了六卿兴衰的根源。
赵简子墓出土的车马阵。
逼近邯郸
赵简子铸鼎的第二年,晋顷公去世,由晋定公继位。
公元前年,升为晋国正卿的赵简子派遣成何、涉伦去卫国与卫灵公会盟。二人自恃是大国的使臣,根本不把卫灵公放在眼里,其无理行为令卫灵公忍无可忍,当场宣布断绝与晋国的关系,然后拂袖而去。
赵简子觉得自己的使臣失礼,忙派人前去道歉,并要求重新结盟。卫灵公正在气头上,便断然拒绝,为了发泄心头的不满,又率兵攻打晋国的邯郸城,攻陷了邯郸城的寒氏(今河北武安市午汲镇)后,驻兵把守,准备略做歇息,再向邯郸城进攻。邯郸城的士兵听说卫军有国君挂帅,而且来势凶猛,便趁着夜色逃去大半,使卫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抢占了邯郸城。
赵简子听说邯郸失守,便发兵攻打卫国的都城。邯郸的地方官赵午是赵胜的后代,他也率领着邯郸的士兵配合主力部队攻打卫国的西门。因为赵午曾是卫国人的手下败将,所以卫国人特别轻视他,主动打开城门与赵午的士兵搏斗。赵午一看,非常气愤,高喊一声,率兵冲入城中,左右拼杀,杀死众多卫兵。卫兵见状,急忙进行反击,把他们赶出城外后,紧闭大门,再也不敢轻视赵午了。在晋军的围攻下,卫国只好撤回了邯郸城的守兵。赵简子也下令撤军。
晋国退兵后,赵简子派人责问卫国为什么要背叛晋国。卫国人便指责成何、涉伦的无礼行为。赵简子为缓和两国的关系,便下令杀死了成何和涉伦,但卫灵公仍不同意与晋国和好。卫国的得寸进尺,迫使赵简子再次发兵攻打卫国。卫国见晋国不肯善罢甘休,自己又难以抵挡,便向赵简子进贡了五百家卫人,双方这才罢手言和。当时,赵简子的封邑晋阳城正在建造中,他便把这五百家卫人安置在与卫国较为接近的邯郸城。
赵简子墓出土的鸟尊。
临危结盟
公元前年,晋阳城修好后,赵简子为了繁荣晋阳的经济,增加人口数量,便把邯郸的赵午召到晋都说:“请你把卫国奉送的五百家卫人还给我,我要把他们迁到晋阳去。”赵午答应后,便回了邯郸。赵午的父兄们听说此事,便说:“不行。有五百家卫人留在邯郸,可以和卫国保持良好的关系。把他们迁到晋阳,就等于和卫国断绝了关系。不如暂且缓一缓,我们先侵犯齐国,等齐国来攻打我们时,我们便以保护卫人的安全为理由,将他们迁到晋阳,这样就不至于影响我们和卫国的关系了。”赵简子见五百家卫人迟迟迁不到晋阳,非常生气,召赵午到晋阳来见他。赵午一行来到晋阳城宫后,门卫说:“简主有令,解下佩剑方可入宫。”赵午的家臣涉宾怕主人遭受不测,坚持要佩剑入宫。赵简子知道后,让士兵强行卸下了他们的武器,并命人将赵午关进了大牢。身为正卿和赵氏宗主的赵简子认为,连自己的族人都不听从号令,今后又何以服人,便按照家法处死了赵午。赵午的儿子赵稷和家臣涉宾惊闻赵午被杀,便据守邯郸举兵反叛。赵简子得到消息,立即派上军司马率兵包围了邯郸。
赵午的被杀,在晋国引起了不同的反响。中行氏和范氏都是晋国较大的卿族。赵午虽然与赵简子同族,但同时又是中行氏荀寅的外甥,中行氏又与范氏范吉射结有姻亲关系。这样,中行氏和范氏不仅不去配合赵简子的行动,反而与赵稷站在一起,结成了反对赵简子的联盟。赵简子因疏于防备,仓皇逃往晋阳。赵稷、中行寅、范吉射等穷追不舍,挥师直逼晋阳城下,欲置赵简子于死地。
在困守晋阳的危急关头,赵简子与晋国的其他三卿,即智、韩、魏三家结成了反对中行氏、范氏的联盟。他们最终击败了发动叛乱的中行寅和范吉射,解了晋阳之危。
终据古赵
公元前年,赵简子率领着以赵氏为主的大军,向中行氏和范氏盘踞的朝歌发起了第一次围攻。由于久攻不下,便又移兵围困守备较为薄弱的邯郸。
公元前年四月,齐景公、卫灵公为了援救邯郸,先包围了晋国的东方大邑五鹿城,赵简子只得放弃围攻邯郸,挥兵东进,反击齐、卫联军的进犯。
这一年的冬天,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,赵简子又率兵攻打荀寅和范吉射,晋军第二次围攻朝歌。但中行氏和范氏据城坚守,仍难以攻破,加之天气突然寒冷,只得撤兵回国。
公元前年,齐国派出长长的车队往朝歌运送粮食,由郑国派出军队进行护送,中行氏和范氏也派兵从朝歌出发,前去接应。赵简子知道这个消息后,便准备在粮队途经的戚城进行拦截。赵简子在戚城南的铁丘(今河南濮阳)召开了动员大会,会上诞生了历史上著名的“铁地誓词”:“今天的这一战如果取胜,是上大夫的封给县邑,是下大夫的受封郡邑,士兵可以受封田地十亩,平民、工匠和商人都可以晋升官职,奴隶可以恢复人身自由。”赵简子慷慨激昂的誓言振聋发聩,打破了军功奖励上的常规,极大地鼓舞了将士的斗志。结果以少胜多,大败范氏、中行氏联军,重创其精锐,带着缴获的千辆粮车奏凯而归。
铁地大捷后,中行氏、范氏在朝歌已经困守了三年多。公元前年,赵简子又率领着浩浩荡荡的晋军第三次围攻朝歌。赵简子把大军驻扎在朝歌城南,重点攻打南门。荀寅派兵先攻打赵简子的后路,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,从北门突围,逃到了邯郸。
公元前年九月,赵简子又发兵第三次围攻邯郸。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战斗,邯郸的守军宣布投降。赵午的儿子赵稷逃亡到了临邑,赵简子攻陷临邑城后,诛杀了赵稷,并毁坏了城池。躲在邯郸城的荀寅和范吉射如丧家之犬,慌忙出逃到了中山国。后来他们在齐国的帮助下又回到了晋国的柏人(今河北隆尧县西南),企图以柏人为中心,重新建立一个根据地。公元前年,赵简子又率兵攻打柏人,对中行氏和范氏的残余势力进行了彻底扫荡。荀寅和范吉射只好逃亡到了齐国。
在赵简子攻打中行氏、范氏时,齐国、卫国、郑国、中山国都曾发兵救援叛军。于是赵简子平定了叛乱后,对帮助过中行氏、范氏的卫国、中山国等逐一进行征伐。这样,一场长达七年的拉锯战,终于以赵氏的彻底胜利而告终。从此以后,赵简子占据了邯郸,赵氏的势力也越过太行山,延伸到了中原一带。
来源:《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——历史名人篇》丁伟主编,王兴、李晓玲编著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andanshizx.com/hdsxw/100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