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邯郸的特色美味食品!
酥鱼起源于中国骨酥鱼之乡邯郸,圣旨骨酥鱼是中国的骨酥鱼祖,世界骨酥鱼发源地。
永年的驴肉灌肠,广府酥鱼,全驴宴。涉县的柿饼,花椒芽菜,小米捞饭,黑窝窝,琥珀桃仁,柴胡鸡,八大扣碗,野猪席,鲟鱼宴,酱野菜,酸枣糕,杂卤面,铁皮豆干,酸辣地瓜粉,胡牛肉。武安的驴肉卷饼,粉面疙瘩,豆皮栓菜,焖面,拽面。磁县的瓦煲鸡汤。魏县大锅菜。大名油酥火烧,油馓子,香油,羊汤,羊杂等等。
以下给大家推荐八款邯郸著名小吃。欢迎前来品尝!
简介
驴肉卷饼,是武安县的特色小吃,武安自古就有吃驴肉的传统,驴肉色红,肉质鲜嫩,柔软细腻,含脂肪少,现在通乐村的驴肉最多。一到傍晚,街头巷尾都有卖熟咸驴肉的。卖肉的同时,还出售驴肉卷饼,驴肉放在桶里,案板上只有少量切碎的驴肉。另一边案板上做着薄饼,做好后就放在平底锅上烙,不一会儿一张香喷喷的小饼就烙好了,小薄饼上放些切成薄片状的驴肉,再放点葱,春天夏天放绿油油的小葱,秋天冬天放大葱。然后就开始卷,卷好后拿一张纸一包就可以吃了。饼香加肉香,绵软上口,香而不腻,回味无穷,解谗解饿。还有一种驴肉馅饼,是把驴肉剁成馅,放葱,做成肉饼在平底锅上烙,比卷饼要香,也称脂油饼。
简介
邯郸特产马头酥鱼,是由滏阳河中的小鲫鱼经精心烹制而成,马头酥鱼其鱼形不散,鱼肉鲜嫩洁白,味道鲜美。马头酥鱼特别适用老人、幼儿食用,被评为邯郸市十大名小吃之一。马头酥鱼源远流长,以其独特的风味,名扬晋冀鲁豫四省,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。取优质鲜活鲫鱼为原料,加以糖盐、白糖、天然香辛料等配制而成,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、高蛋白、低脂肪,久吃不腻,常食此鱼有利于补钙健脑,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。
历史文化早在魏晋时期即被列为贡品。魏晋名厨李德和他的弟子总结前人的经验,反复研制而成。
简介“郭八火烧”,河北省大名县风味名吃。“郭八火烧”与“二毛烧鸡”、“五百居香肠”远近齐名,均以独特的风味和操作技术,驰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的地、市、县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饮食文化。
历史文化“郭八火烧”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创业人郭致忠,祖籍大名城西大韩道村,曾到北京(原叫顺天府)学艺。清光绪二十一年,即一八八七年回到大名,在县城开业,经营火烧。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,堂号首取“天”字,并希望买卖兴隆,又取“兴”字,故立店铺字号为“天兴火烧铺”。郭致忠小名叫“郭八”,因此,当地人便把他经营的火烧铺叫作“郭八火烧铺”了。以后,郭致忠的三个儿子郭瑞、郭廉、郭俊继承父业,继续经营火烧铺.郭瑞字兆祥、郭廉字华品、郭俊字美斋。一九四七年,兄弟三人各取自己字中一字,将店铺改为“祥华斋火烧铺”。虽经改名,但由于长期习惯的原因。“郭八火烧”的美称仍在群体中广泛传颂。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,他们在食堂工作,制作火烧精益求精保持了“郭八火烧”的传统风味。一九六五年李先念主席视察大吕时品尝了“郭八火烧”;一九六六年吞,周恩来总理来大名视察时,也品尝了“引入火烧”,并接见了郭瑞同志,赞扬他打火烧的技艺。周总理说:“老郭,你打的火烧真不错!我吃了一个半,谢谢你。”郭瑞之子郭殿臣自幼跟班学艺,现在他继承祖艺,承包了十天兴火烧铺”。他想解放,勇于创新,打破了技术不外传的家规。不仅让孩子跟班学艺,还向从石家庄、魏县等地慕名投师的学徒认真传艺,并且为县饮食服务公司培养了六、七名女操作手。现在他培养的人都能独立作业。由于“郭八火烧”享有盛大,所以郭殿臣承包营业后生意兴隆,经济效益大大提高。八五年他每大可打二百斤面的火烧,全年经营颔在二万五千元以上。现在人民生后水平越来越高,吃用“郭八火烧”的人越来越多,特别是排宴待客每每都少不了拿它作为主食。
简介永年县驴肉灌肠,源于清朝末年,已有近百年的历史,属传统小吃流传至今,是河北省永年县的地方风味特产。中国句俗语“天上龙肉,地上驴肉”,驴肉以其质高味美被尊为上乘佳品,永年驴肉香肠选用精驴肉,剁成肉沫,加以绿豆粉芡、小磨香油、多味名贵佐料,用老汤调制成糊状,灌入驴肠衣内,扎成小捆,经高温蒸煮灭菌,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,因此永年驴肉香肠又称为驴灌肠,驴肉香肠营养丰富,鲜美可口,回味悠长。中医认为,驴肉补益气血,熄风安神。用于气血亏虚,短气乏力,心悸、健忘、睡眠不宁,头晕、经色淡等。
简介老槐树烧饼,邯郸特色小吃。这烧饼看来与平常的相仿:圆形,表面撒满芝麻。但吃口大不相同,因饼中和入花椒盐和较多数量的香油,所以吃起来即松又香。
历史文化40年前,邯郸新华街丁字胡同的一棵四人合抱的百年老槐树,古朴苍劲。树旁有一家烧饼铺,经营者是一对年轻的夫妻,他们经营的烧饼,以精粉、小磨香油、花椒盐、去皮芝麻为原料,小炉烘烤,火候均匀。接近烤熟前。再用薄刀片绕饼盖拉一圈口,使之成熟后饼盖崩开,色泽焦黄,酥脆味美。因此,买卖兴旺,门庭若市。“老槐树烧饼”的好名声不胫而走。
简介邯郸粉皮,产于永年、鸡泽两县。系以当地特产明绿豆为原料加工制成。呈半透明圆片状,直径40厘米,其薄如纸,洁白光亮,质地滑爽,韧而耐嚼,清香利口,品味纯正。可热食、冷拌或制汤,最为夏令佐酒佳品。明绿豆粒大,色绿,适于加工成粉皮、粉丝、凉粉。
简介武安拉面是武安当地老百姓喜爱的一种面食,具有筋道有力,绵软爽滑的特点。做面时,在水里加少许盐搅匀,边到水,边和面,到软硬适中为宜。然后在面上盖一湿布放(醒)十多分钟。最后,开始绕面、使面光滑、均匀、软硬适中时用擀面杖擀成饼状,用刀切成条,可根据个人喜爱切宽一点或窄一点,然后把每条面拉开下锅即成。武安拉面有三种:勾面、拽面、空心面。勾面呈圆形,拽面呈扁形,空心面外圆内空。武安拉面若配以好的卤汤,好吃而又不腻,滑溜而又筋道,是面食中的佳品。
历史文化武安拉面的制作技艺,据传起始于清末民初。当时由兄弟二人创制,之后,一人留在本地经营,一人到山西开店。
简介河北省大名县著名风味名吃。“五百居香肠”创业于一八二一年。色泽纯正,条杆匀称,香味醇厚,肥瘦适宜,甜咸兼备,软滑利口,食而不腻,越嚼越香,回味悠长,独具一格。而且经久耐放,就是炎夏酷暑也不腐不蛀。“五百居香肠”在制作上非常讲究。选料严格精细,用六成瘦的蝉肉,去骨去皮,肠衣不腐烂。
历史文化“五百居香肠”创业于一八二一年。当时,山东省济南府的王湘云来大名谋生,先给当官的当厨师,后见大名物产丰富,交通便利,商业、饮食业发达,可做生意。于是他便在城内道前街关帝庙西边开设了店铺,制作香肠及熟肉制品。因大名距济南府约五百里路,故取店名“五百居”。由于他制作的香肠味道鲜美,成为当时官府佐餐和宴会上不可缺少的上等食品,行销省、府、道、县衙中,“五百居”便成了名贵香肠的美称。解放前独家经营一百多年,一九五六年并入国营,为邯郸个“八大地方风味美食”。
喜欢美食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哦!
赞赏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andanshizx.com/hdsjs/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