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成语之都,串大街小巷,带你跟着书本

发布时间:2025/6/9 11:33:22 
「本文来源:央视科教」邯郸,一个孕育出上千个成语典故的城市。“邯郸学步”“胡服骑射”“完璧归赵”“负荆请罪”,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,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深远的影响?让我们跟着“书本”出发,畅游成语之都,开启成语之旅!一块没人要的“石头”,打磨加工后,竟然价值十五座城池!相传有个叫卞和的人,拾到一块玉璞,便将其相继献给了楚厉王、武王,可鉴定专家都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,两次被定为欺君之罪。很久之后,这块“石头”到了楚文王手上,他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,才发现这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,把它命名为“和氏璧”。这是一块世间公认的至宝,可谓价值连城。战功赫赫的名将廉颇,却为何向文官蔺相如请罪?廉颇出身贵族,军功卓著,官至大将军。而蔺相如仅仅通过完璧归赵、渑池之会的功绩,就被任为上卿,获得了比廉颇还要高的职位。廉颇很不服气,处处和蔺相如相争。有一天,二人途中相遇,因道路狭窄无法相让,蔺相如主动退入小巷,请廉颇先行。廉颇得意洋洋,以为占了上风。后来廉颇才得知蔺相如是为了维护二人的团结,合力共同抵御外敌,便羞愧不已,于是背上惩处罪人用的荆条,到蔺相如府上谢罪。一场战争反败为胜,靠的竟是衣冠服饰?公元前年,赵武灵王即位之后,赵国一直面临内忧外患。为防御游牧部族进攻,赵武灵王决定对军队进行改革,不过改革方向既不是作战兵器,也不是士兵体能,而是衣冠服饰——将宽袍大袖改为窄袖短衣。这项改革使得骑兵活动变得更加灵活,推动了当时中原地区军队骑射的发展。邯郸学步,学的不是简单的“步”,而是礼乐文化?《礼记·曲礼》记载:“遭先生于道,趋而进,正立拱手。先生与之言则对,不与之言则趋而退……帷薄之外不趋,堂上不趋,执玉不趋。堂上接武,堂下布武,室中不翔。”在战国时期,赵国的礼法文化闻名遐迩,引人争相效法。有位寿陵少年来到邯郸“学步”,所学的不单单是行为方式,更多的是这些行为方式背后所蕴含的礼法和文化。千年古城,成语之都,让我们跟着“书本”走进邯郸,一起探寻成语背后的故事!跟着书本去旅行《成语之都邯郸》播出时间:8月30-9月2日17:05监制/田龙主编/刘铭王志存编辑/于宛宁吴昊(实习)潘宇田楚韵何初蕾(实习)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andanshizx.com/hdsjj/12998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.